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既哲且仁,爰柔克刚。
彼德之容,兹义肇行。”
[10]邵博:“魏武之子仓舒,十三而存,则汉之存亡虽未可知,必不至于杀荀文若辈矣。
则夫之寿夭,所系者可胜言耶。”
[11]叶适:“仓舒童孺,而有仁人之心,并舟称象,为世开智物理,盖天禀也。”
[12]刘克庄:“全活啮鞍吏,平章秤象船。
丕乎真有幸,舒也竟无年。”
[胡应麟:“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操、丕、睿耳。
然白马名存钟《品》,则彪当亦能诗。
又任城武力绝人,仓舒智慧出众。
阿瞒何徳,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孙仲谋辈讵足道哉!”
[去世时间学者普遍遵从《三国志》本传记载,认为曹冲卒于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
然据清人丁晏《曹集铨评》增辑的《仓舒诔》序文:“建安十二年五月甲戌,童子曹仓舒卒,乃作诔曰”
,“建安十二年”
为公元207年,“五月甲戌”
为汉历五月十四日,即儒略历6月23日。
诔文言“十三而卒”
,以此回推生年,当在东汉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
称象质疑何焯认为孙权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才派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士燮兄弟等人奉承东吴,只有在此之后才能获得亚洲象,但曹冲早已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前死去,所以曹冲称象之事不真,而置船刻水的称量方法可能早已有之。
[15]邵晋涵则指出《符子》中就记载了燕昭王命令水官用类似的方法称量大猪。
[陈寅恪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出于印度佛典,他指出地处中原的曹魏境内无象,所以不得不与孙权进献之事混为一谈,这是比较民俗文学的通例;而称象的故事多见于汉译佛典,如北魏吉迦夜共昙所译佛经《杂宝藏经·卷一·弃老国缘》中就有类似的故事,虽然《杂宝藏经》为北魏时所译,比西晋初年成书的《三国志》要晚,但《杂宝藏经》中的很多内容见于汉译佛经之中,这个称象的故事可能也是取材于早译出的佛经,或者是佛经虽然翻译完成,但书籍已经亡逸,无法考证,又或者是佛经没有被翻译,但是故事靠着口述流传到中国,被附会为曹冲的经历。
季羡林也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源自印度佛经《杂宝藏经》,“它也许在后汉时代就从口头上流传到中国来了”
。
,!
不过这一质疑主要依据是清代、近代较片面的自然地理、生物学常识,就直接质疑成书与事件相距仅几十年的《三国志》正文的记载。
现代历史地理学、生物学研究并不支持陈寅恪等人的这一理论。
历史地理学者曾经总结过大量正史中出现野象的记载,南北朝时今安徽、湖南、江苏,直至北宋时今湖北等地都出现过野象闯入的记载。
[17]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则说明亚洲象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580年的活动北界在秦岭淮河一带,公元580年至公元1050年间的北界仍在杭州湾、钱塘江,即使晚到公元1450年其活动北界仍可以包括福建省内的武夷山。
孙权公元200年接掌江东时就被朝廷封为会稽太守,东汉会稽郡辖境南括今福建省三明市、漳州市、龙岩市、南平市等地区,远在亚洲象活动北界(秦岭淮河)以南。
吴金华指出《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引《江表传》也记载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其记载中有“邓王冲尚幼”
,与本传“生五六岁”
契合,可知此事发生于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之间,当时孙权刚开始统治,献象求好是符合情理的,何焯所认为的巨象一定来自交州、必须是士燮奉承后才可获得巨象的观点未必可靠。
彭华也指出陈寅恪的论点大有问题,按照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表明大致在刘宋之前,长江以北尚有野象栖居,之后才限于江南,三国时期的吴国境内有象且由孙权进献给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
彭华还指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可能在古代早已有了。
[曹据,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