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唉,把我对更新的困扰和更新的巨大压力写出来,但是写的这个人物有心有肉的一些,真是奇怪,因为本来在我的心里面月和岛其实不是我自己,他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
但是如果把我自己的想法写上去的话,他会不会变成我自己呢?应该不会因为他居住在书里面,他可没有生活之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他有的只是诗意吧,就连他面对的麻烦,面对的压力都是充满诗意的。
这可真是不公平,我又不是他,我怎么会知道他的生活全都是诗意呢?这么说来,作者有没有可能真心的理解他自己写出来的书中的角色呢?这角色本来是由他创造出来的,照理来说这个读这个作者应该无比了解才对,知根知底知晓这个角色的任何细节,然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作者又不是这个角色,他怎么能知道这个角色的感受呢?或者说作者可以认为他知道这个这个角色的感受,但是这个角色本身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呢?也许这个角色本身没有感受,因为它其实是一个纸片人,但作者把它写进了一个故事里面就导致这角色需要感受,因为读者需要知道这个角色的感受。
所以说这个角色的感受是存在于作者心里的,也是存在于读者心理的,但偏偏不存在于这个角色心理。
这么说也不正确,因为这个角色本身。
作为一个纸片人的存在,它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角色应该是存在的,它只是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它是作为一个角色而存在,如果从角色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他只是个角色,角色本身是否有感受呢感受,是否只局限于人这个存在呢?然而读者读的时候是会把这个角色当做一个人来看待的,这大概是人类的同理心的体验,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人他自然会存在着感受。
所以说是感受其实是存在于读者脑中的。
这么一个加上人类滤镜的,由作者塑造出来的角色所存在的这一种,被读者和作者赋予了的性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也许有些时候理解这个角色并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理解读者眼中的角色或者理解作者心中的角色吧,或者说这个角色本身它其实只是一个介质一个载体,作者想要对读者说一些事。
但直接说教又没有意思,于是就只好找一个戒指。
这让我想起来了,看某些作品之中出现了大量的比喻,有的时候不能两可。
让人读了之后不知所谓,可能就是因为本身想讲的内容。
不好理解或者不好描述,于是要通过一个戒指来产生一些。
关联,然后通过关联。
就像连接一个一个节点一样,将思想连在一起,于是需要讲一个故事,需要打比喻。
但是比喻来比喻去的又很朦胧,背景比喻这种东西有发起比喻的人就有解读比喻的人,解读比喻的人怎么能够确定他解读的方式就是发起比喻的人的想法呢?也许我们谁都不会知道另外一个人类的想法,即使他告诉了我们,我们也无法完全知道,因为语言这种东西本来就有它的局限性。
大概我们有了某种想法,某种感受,某种体验或者某种表达的欲望之后,就会借助语言这个介质。
才能表达出来,然后通过这一个介质,让另外一个人类接受,而另外一个人类得到了这一大堆信息之后就开始了解码,并且在脑中试图还原出原本想要讲的内容。
这大概有点像。
信号的模拟传输和接收吧。
最后再解码一下。
:()运河岛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