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魏国的间谍探得吴蜀和好之事,急忙报入中原。
魏主曹丕得知后大怒道:“吴、蜀联合,一定会图谋中原。”
“与其等他们来攻,不如我们先发制人。”
于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决定起兵攻打吴国。
此时,魏国的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已经去世。
侍中辛毗出班奏道:“中原地广人稀,若要用兵并不见得有利。”
“如今最好的计策是养兵屯田十年,先积蓄粮草和兵力,待时而动,这样吴蜀才能破。”
曹丕听后怒道:“这是迂腐的言辞!”
“如今吴、蜀联合,迟早会来侵犯我们,哪里有十年等待的时间?”
于是立即下令起兵伐吴。
司马懿上奏道:“吴国有长江天险,非船无法渡过。”
“陛下若亲征,建议选择大小战船,沿蔡、颍两地进入淮水,攻取寿春,至广陵后渡江直取南徐,这才是上策。”
曹丕采纳了这个意见。
于是,魏国日夜忙于筹备,造出了十只龙舟,每只长二十余丈,可容二千人,战船三千余只。
魏国黄初五年秋八月,大小将士齐集,命曹真为前部,张辽、张合、文聘、徐晃等为大将先行,许褚、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为合后,刘晔、蒋济为参谋官。
水陆军马三十余万,从此起兵。
同时,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守许昌,凡国政大事,皆由司马懿决断。
与此同时,东吴的间谍也探得魏国起兵之事,并迅速报告给吴王。
近臣急忙上奏道:“魏王曹丕亲自出征,乘龙舟,带领三十余万水陆大军,从蔡、颍进入淮水,必将攻取广陵渡江,进军江南。”
“这对我们极为不利。”
孙权大惊,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
顾雍说道:“现在主上与西蜀结盟,可以修书给诸葛孔明,让他从汉中出兵分散魏军的力量;同时,派遣一名大将驻守南徐抵御魏兵。”
孙权答道:“陆伯的计策最为可行,但陆伯现在在荆州,不能轻动。”
顾雍说道:“主上知道,但如今眼前没有合适的人选。”
话音未落,一名将领从班部中走出来,答道:“臣虽不才,但愿意领军抵抗魏兵。”
“如果曹丕亲自渡江,臣必将其生擒,献给殿下;若他不渡江,臣也能大杀魏兵,令魏兵不敢正视东吴。”
孙权一看,原来是徐盛,便大喜道:“如果能让你守江南一带,孤岂能有忧虑?”
于是,孙权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镇建业、南徐军马。
徐盛谢恩后领命退去,立即下令各官军多置器械,多设旗帜,以防守江岸之计。
忽然,有一人挺身而出,说道:“今日大王把重任交给将军,想要击败魏兵并擒拿曹丕,为什么不早早发兵渡江,在淮南迎敌?”
“等到曹丕兵到时,恐怕就来不及了。”
徐盛回头一看,原来是吴王的侄孙孙韶。
孙韶字公礼,担任扬威将军,曾在广陵守卫。
年少时气盛,极有胆量和勇气。
徐盛说道:“曹丕势大,且有名将领军做先锋,无法轻易渡江迎敌。”
“待到他们的船只全部集结在北岸时,我自有办法破敌。”
孙韶说道:“我麾下有三千精兵,而且对广陵的地势非常熟悉,我愿意亲自去江北与曹丕决一死战。”
“如果无法取胜,我愿意服从军令。”
但徐盛坚持不同意。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