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然而“萨沙”
这个名字妙就妙在用的是更为简略亲密、没有阴阳词尾的爱称,它的全称有可能是亚历山大,也有可能是亚历珊德拉,杜绝了他人从姓名上窥测作者性别的可能性。
鲍里斯见她注意到名字:“事实上,这个名字是对方仅留下的信息了,除此之外他连通讯地址都没有留,‘他’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在来信里附上自我介绍,现在报社里都将这个人称作幽灵先生。”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稿件被采用,对方甚至无法收到稿费。
翻开稿件,字迹端正秀丽。
从字迹上来看也无法准确判断对方的性别,男性的字迹同样可以写得极为秀气,女性的笔迹也可大开大合,从字形上断定性别难免武断。
而且基于这个年代男女受教育权的区别,女作者其实是文学行业里的非主流,对方是男性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然而乔安已经有了判断,对方很有可能就是一位少见的女性作家。
当一个作家开始考虑连自己的性别都模糊隐藏起来时,十有八九是因为对方的性别与如今大多数作家的性别不一致。
正所谓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确有其事。
除非这家伙真的叫做亚历山大,萨沙就是他的小名。
乔安好笑地将脑海里的种种思绪散去,开始将注意力放到正文上。
女仆端上来茶点,鲍里斯无声地道谢,他等着谢尔巴茨基小姐试阅一部分后的感想。
乔安的阅读速度极快,只是她刚看到文章开篇就目光微凝。
难道她猜错了,这文字风格怎么有点托尔斯泰的风味。
总不可能是列文换了个笔名来试水新题材了?可是这分明不是列文的笔迹。
【她直接向她的丈夫坦白了……她无法继续和他一起生活了,而且也不愿意……】*
情节有点眼熟。
各种意义上的既视感,一句话让乔安想起来了两部不同的小说,而且作者都是托尔斯泰。
现在谢尔巴茨基公爵府上,就借住着其中一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呢。
乔安继续看下去。
【……他们一边让没有感情的男女结为夫妻,一边又十分吃惊结为夫妻的男女不能和睦相处。
】*
言辞相当大胆。
乔安又翻阅了几页,然后就停下了阅读。
接下来的情节不必继续看她就知道了这部文稿的原型究竟是哪部小说,更猜到了谁就是那位神秘的幽灵。
《克莱采奏鸣曲》!
那部出自托尔斯泰之手的禁书!
这部作品的名气或许完全无法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相提并论,甚至对于很多非俄国文学爱好者来说,提起它只能得到一个茫然的眼神作为回应。
但是乔安觉得,论起整个出版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它绝对不逊色于托尔斯泰的那几部最出名的代表作。
想当年,托尔斯泰的这部著作经报纸连载后,官署下达禁令,以后不得出版平价本,只得作为奢侈品出版发行**,异常有效地封禁了这部著作的传播与流通。
论其故事情节,《克莱采奏鸣曲》讲述的内容其实相当简单,无非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在火车上旁听了一位贵族讲述自身糜烂的感情史与杀妻罪行。
但当这个时代的其他作家,还在小说中描绘纯真圣洁的爱情、赞颂生儿育女的美好时,托尔斯泰却直接借书中人物之口放言“一生一世的感情只会出现在作家的书里,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存在”
,“人类为什么一定要繁衍子孙呢?”
*
他既没有在批判什么,也没有在赞扬什么,只是一股脑的将那些本不该公之于众的违和之处与潜规则摊开在众人面前,然后通过文字冷漠地告诉所有读者,男人就是这样想的,上流社会的家庭就是这样运行的。
至于他人认为这是对傲慢与暴力的讴歌,还是对贵族阶层真面目的揭露和诋毁,又或是对社会各阶层所有人践行着的现行社会准则和公序良俗的悖逆?
都请随意。
通篇小说,以不断的对话推进剧情进展,然而贵族社会的虚伪,婚姻关系的扭曲异化却在这一句句赤裸的话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