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1章 教学(第2页)

,这句话就是说人有私完全合乎情理,他在他的性情论中将“性无不善”

和“有私常情”

内在结合起来,是在说明“私心”

为善。

谈到私就要谈义利,朱熹说“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

,也就是理学讲的义利关系即公私关系,义为天理之所宜,是公;利为人欲之所系,是私。

,!

“存天理,灭人欲”

,最早出自西汉戴圣编录的礼记中的“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到了朱熹及理学家手中就成了“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倡导公利、反对私利,讲求“去私立公”

而顾的讲法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私的合理性,这是有历史背景的。

顾讲“先义后利”

中的这个“义”

和理学的“义”

是不同的,顾的“义”

就在林家小姐的回答中,“义”

是关乎天下国家的大义,而宋明理学强调“义”

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主张道义至上。

道德重要吗,卫恙认为是重要的,但道德不能拿来吃饭,不能用来打仗,不能抵抗外辱,在明末道德就是空谈,空谈害了天下,导致了亡天下。

而这样的认知不是在崇祯皇帝死后就有的,而是在南明朝廷灭了之后才有的。

要知道南明朝廷可不在那几个小皇帝手中。

由于自幼志向的缘故,卫恙对兵事兴趣颇大,师从黄学后,对兵事的了解只增不减,如果不是母亲意外病逝,现在他应该是兵部的官员了。

而在为母守孝期间,治学的同时,通过对明末战事的了解对这一层有了更深的体会。

如今天下士人只谈太祖治蜀八年才有了后来的救天下,但不谈太祖是怎么治的,难道出身草莽的太祖和一帮起先只会打家劫舍、破城掠地的贼寇比久读诗书、科举入仕的南明士大夫们还会治理天下吗?成书于天佑初年的《西南纪事》中写初代缮国公感概闯王之败,于是在太祖坐拥西南之后献策,对蜀中以及治下的半个湖广施行了屠杀,所谓“必先使其乱,而后使其治”

,杀的不是别人,正是西南士族和旧有归附之官吏,尽收其田地财帛,施行军屯,分军士以土地。

这件事情的发生导致原本想要招安太祖的南明朝廷立马召回了前往招抚的官员,要知道当时人已经坐船到了荆州府了。

后来南明灭亡,太祖苦战湖广期间,天下志士深感天下危亡,才有了顾炎武和他先师黄公等人之反思。

等到太祖收复江南,欲以施行其先颁布的政令,抄没江南有罪士族、地主的田地财帛,分赏有功将士。

当时帐下的幕僚文士多有劝阻,太祖说吾以信义得江南,而今得之,必践旧言,以赏诸将士,是谓生亦赏,死亦赏,死生不负人之信也。

初代齐国公讲得更为赤裸,说他帐下五万军士只识田地财帛,无赏则无战。

出于亡天下的反思和当时太祖救天下的措施影响,才有了本朝初年对理学的反思驳斥。

在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下,顾提倡“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又讲“利国富民”

,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

热门小说推荐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梯险情

官梯险情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极品对手

极品对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