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解试在即,知军、军判以及军学教授一应人等都已锁院。”
金宇说的就是宋朝科举考试的惯例,考试前几天,主考官都会闭门不见外人,以防托请。
不过这项规定在京城的省试才会起到真正的效果,因为省试的主考官是皇帝临时指定的,一旦指定后便会立即被锁院,所以大家基本无法提前获知认是主考官,而等到知道后,也来不及去走访并托请。
而在地方上,由于主考官都是铁定的当时军州主政官,锁院只是表明一下立场与态度,表面意思意思罢了。
所以才有了金宇这次过来的真实用意,他说:“知军锁院前托在下过来嘱咐,要按宣义你的功课水平来说,应对这次应试不必有多担心。
只是如今两次接旨获官,已是全城之注目对象,所以应试成绩,也是关乎朝廷脸面的大事。
还望慎以待之、严以备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秦刚赶紧行礼谢过关心,并出言保证一定认真以待。
金宇说完后,便随手从袖中掏出一卷纸说:“在下不才,年长数岁,倒也是参加过举试多次。
积累了一点经验与应试技巧。
这是我按照往年考试的形式做了几份试卷,还望宣义不要嫌弃,在考前也可参考一二。”
呃,这个,未免是太明显了吧。
秦刚一时间不知道能说什么,只能讪讪地接过。
放下了这卷纸,金宇就像是圆满完成了这次过来的任务一样,直接拱手告别。
临到门口之前,又回过头来,唯恐秦刚不能明白意思地叮嘱道:“一定要多参考、细心体会啊!”
“好好,参军放心,学生懂得。”
秦刚也只得明言。
金宇走后,秦刚打开他留下的纸卷,上面一篇经义解文,下面一篇是策论。
这,泄题之事,居然能做得如此堂而皇之!
这也亏得是发生在大宋年间!
这也亏得是发生在大宋年间的地方解试!
要是到了明清朝代,别说是这种公然泄题的行为,就算是金宇作为主考官的幕僚而在这个时候来访,都有着严重的串考嫌疑,一旦被举报查证,轻则终身取消考试资格,重责入狱大刑伺候。
只是宋人的意识还没有到那么严重的地步。
据说苏轼在元佑三年担任省试知贡举的时候,就想帮助自己十分看中的弟子李廌作弊,不过却因意外原因未能成功。
按理说,这种事悄悄瞒下就算了。
可是这位居然还公然作了一首诗以示歉意:“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还是与大宋朝廷在科举考试中的强硬立场有关:主考官有着“一言定优劣”
的权力与权威。
前面提到过新党、旧党与蜀党的众位官员各自在录取标准上的不同,同样也反映了此时的整个制度对于主考官个人录取结果的尊重。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