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先便将数十名乱纪士卒,当作典型抓起来重惩,情节严重者,直接枭示众。
这些人都有个特点,基本都是上过战场的,强壮剽悍,桀骜不驯,是军中骨干。
也只有这些骄兵才敢恣行肆为,软弱者是不怎么敢违法乱纪的。
有军官以此质问求情,威逼刘承祐释之。
早有所准备的刘承祐,怎会再受其所迫,一意而孤行。
并且,第二步便将刀子砍向乱纪军官。
以其作风,想要挑些军官的差错,那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的。
虐待士卒,收受贿赂,不听军令,藐视军法......
就在那三两日的时间内,刘承祐拿下了十几名队长、都头这类的低级军官,一名营指挥使也被他以“慢军之罪”
的名义杀了。
甚至于麾下称得上中级军官的一名军指挥使,都被刘承祐上请解职调离。
态度极其强硬,手段十分狠厉,从那之后,全军将士才真正意识到刘承祐这个“俏郎君”
,分明是头吃人的老虎。
在刘承祐一番强硬的动作下,全军肃然,上下无人敢轻视他,再配合着刘承祐那终日保持着的冷漠脸,更觉威严,令人生畏。
刘承祐在军中激进地折腾,对其“胡作非为”
的告状举报,不断地传至北平王府。
对底下的不满之音,抱怨之言,刘知远的反应很是暧昧,只善加安抚那些受了委屈的军官士卒(前提是还留有性命),赏给丝帛钱粮,以作慰藉。
另外,将刘承祐唤回府中申饬了一番,更多的,便没有了。
事实上,龙栖军的情况刘知远一向有所耳闻,早有整饬之意。
让刘承祐统之,不管最初抱有什么心思,但刘承祐在其间的作为,还是让他感到惊讶的。
意外之余,或许还有赞赏,这大概也是刘知远开始让刘承祐正式参议河东军政的原因之一。
在刘知远的“斥责”
下,刘承祐自我检讨了一番,表示知错,其后果然适可而止地收敛了,未再有急刑重措。
毕竟他的目的已然达到,立威的效果达到了。
至于龙栖军将校,在上告无果的情况下,只能暂时屈服于刘承祐的“淫威”
之下。
不过,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恩威并施的道理刘承祐还是懂的。
一味地耍威使狠,终不可长久,刘承祐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
在威严确立的情况下,刘承祐开始施恩了。
作为刘知远麾下的二流部队,龙栖军的地位并不高,这完全体会在待遇上,比起兴捷、武节二军,差得不是一丁半点。
从刘知远的重视程度,也可窥一二,前两军的统军将领,不是刘氏同宗亲族,便是心腹股肱之将。
而龙栖军,虽有不少刘氏老人,却更像个大杂烩。
考虑到这点,刘承祐开始想法为帐下将士谋取利益了。
粮饷物资,军需供应,再无短缺,时不时还有烈酒、猪羊肉食奖励。
军械、武器、甲服,亦拣精良。
得到了好处,此前的怨言立时消散了大半,龙栖军上下,看刘承祐也渐觉那张冷脸变得可爱了。
不过待遇虽然提上来了,刘承祐治军御下,反而愈加严厉,尤其强调军纪,在他几番打压下,那些刺头也慢慢被磨平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士们也渐渐熟悉并接受了这个主将。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