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45章艰难的乾祐二年
大汉的乾祐二年,可以用先顺后难来形容,开局一个春季,风平浪静。
四境安稳,风调雨顺,刘承祐十分重视的春耕井然进行,朝局进一步迈入安定的局面。
后宫先后有孕,天子又纳新人,皇室开枝散叶。
粮税顺利进京,诸侯上表臣服,《刑统》重编刊定
真的是开了个好头,然而入夏之后,坏消息接踵而至。
四月,河北大震,波及十数州;五月,蝗灾欲来,覆大河南北。
相较于地震,刘承祐以及朝廷,对蝗灾更加重视,毕竟在夏收的关键时刻,若是大意,大汉的“苦民”
们劳作之功化为虚有不说,又要闹饥荒了,又要生乱了。
涉及到粮食的问题,由不得大汉君臣不担心。
自大汉立国以来,便一直深受匮粮之苦。
虽则,刘承祐降下严令,敦促天下道州府县,御备蝗灾。
然以时下大汉官僚将吏的执行能力,根本避免不了出问题。
并且,此次蝗灾之严重,波及之广,远刘承祐与大汉君臣预估。
步入六月之后,河北、中原诸州,相继奏蝗。
滑、濮、澶、曹、兗、郓、淄、青、齐、宿、怀、相、卫、博、陈等州,中原、河北精华之地,几乎处处闹蝗,官民苦之。
更让刘承祐措手不及的是,开封府治下十数县,同样没能幸免,且十分严重。
蝗虫铺天盖地,广闻其声,甚至有虫,飞过皇城汴宫。
在这大灾之下,刘承祐与汉廷诸公反应也算快了,及拟诏令,颁天下,令各地官民捕蝗。
甚至于,罢停河工,东京禁军,以做捕蝗事。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是担心夏粮减产的问题了,而是及时止损,能减少一颗麦的损失,也是好的。
又设“捕蝗使”
分赴各地,督令捕蝗抗灾,同时从东京遣出御史、郎官,监察各地捕蝗情况,但有不积极作为,抑或治蝗不力者,悉数上报,由中书处置。
有地方将吏,面对蝗祸,只求顺应天意,告祭所在山林川泽之神,如此也即罢了,还严禁治下百姓灭蝗,以致境内耕作之人,损失惨重。
对于这类将吏,毫无意外的,不只是罢官免职的处置,皆槛车而至东京,下狱判刑,从严处理。
即便《大汉刑统》已然温和了许多,废除了诸多虐刑苛法,但汉法之森严,在此事方面,仍旧体现得淋漓尽致。
悲中求喜的是,刘承祐现,大汉中央对地方,已恢复了一些最基本的行政控制。
当然,在灭蝗救粮一事上,中央与地方,有种共同的认识与诉求,毕竟,没有人愿意饿肚子。
事实上,有去岁河北灭蝗的经验在,此次朝廷乃至地方,初期并未太过忙乱,只是此次,闹得太大太严重了,有些让大汉君臣,措手不及。
不出意外的,夏粮减产,并且春苗也受到了不小的破坏,也就导致可预期的,秋粮难以丰收了。
所幸,刘承祐君臣,在此次在大规模的蝗灾中,态度坚定,行动坚决,挽回了不少损失。
刘承祐还亲自下乡视察,勉励官民,安抚人心,刷了一波威望。
仅半个月,京畿以及受朝廷威严辐射较重的中原诸州,蝗灾便得到了极大的遏制。
各地节度、防御、团练、刺史,陆续上报,捕蝗成果。
比如刘承祐的老丈人,邺都高行周、兖州符彦卿、郓州折从阮,三家共捕蝗近十万斛。
加上其余各州的捕蝗数据,粗略一算,竟的五十余万斛。
闻之,刘承祐还自嘲一般地说,上天赐朕粮五十万斛,当亲赴道宫祭奠告谢。
还说做便做,这大概是刘承祐为数不多的“迷信”
行为了。
当然,这也算是苦中作乐,毕竟,蝗虫又岂是那么好吃的,且如此多的虫子,对庄稼的毁坏程度,可想而知。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