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出班上奏,还保持着躬身行礼的李承乾,似乎是注意到了李世民复杂且深邃的目光。
让他的心跳,不禁有些加快。
但李承乾好歹也跟在李世民面前,锻炼了一年多。
就算心中有几分忐忑,但也收敛住了心神,成功维持着住了表面上的镇定。
最终,也不知道是李承乾的表现,取得了李世民的认同。
还是李世民内心已有决断。
李世民的目光,在几个儿子之间流转。
最终停留在了李恪身上,带着几分愧疚、几分复杂,又包含着几分期待。
从李恪近一年以来的表现来看,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北疆,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务上,其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现在就将如此重任交予他,是否过早。
就在李世民面露迟疑的时候,台下的长孙无忌适时地开口。
声音沉稳而有力,似乎早已洞察了李世民的犹豫。
“陛下,臣以为,国家之兴亡,在于人才之兴替。
燕王李恪自北疆归来,不谈他在北疆所立之功劳,但在长安所展现其才干与胆识,群臣共睹。”
“如今,我大唐欲起刀兵,北疆乃燕王李恪之封地,安民之责,正是他担当此任的不二人选。
陛下若能放其施为,不仅可彰显我大唐用人之明,更能激励宗室子弟,争相效仿,为朝廷建功立业。”
长孙无忌一番话,既是对李恪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李世民决策的巧妙引导。
作为大臣也好,挚友也罢,他都知道李世民作为帝王。
最为看重的便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与宗室的声誉。
因此,他巧妙地将派遣李恪赴边疆与培养宗室人才、彰显皇室英明联系起来,以此打消李世民的顾虑。
,!
果不其然,在听完长孙无忌的话后。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李恪身上,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与期待。
“承乾与辅机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突厥之事,关乎我大唐边疆安宁,不可不察。
但燕王李恪,才返回长安未曾多久,是否过于仓促?诸位爱卿,可有其他见解?”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议论纷纷,有赞同太子提议者,认为李恪是最佳人选;亦有持保留意见者,担心李恪年纪尚小不能胜任。
要知道,李恪若不是挨了侯君集一奏折,他现在根本就没有返回长安的打算。
众所周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两兄弟,争权夺利的关键时期。
李恪根本不想掺和进这场权力斗争之中,倒也不只是他一点想法都没有。
实在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论是从历史中,还是从现实的宫廷政治中。
李恪都明白,过早地卷入这场兄弟间的权力斗争,最后只会白白的便宜李治这个最小的嫡子。
还不如,不在这里浪费时间,去好好发展一下封地。
再则,现在李世民虽然没有立即采纳代州都督张公谨的建议。
但是,按照历史上的进程,用不了多久,李世民就会派出大军征讨突厥。
以定海神针的李靖为行军总管,提出建议的张公瑾为副总管,又让并州都督李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加上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