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世人皆知,于禁与张辽一向不合,曹丕询问张辽之后,又询问于禁,自是希望于禁立场与张辽不同。
而于禁自从败于关羽手下,一直惭恚不已,现下又不受重用,自是希冀有重新重用的机会,见曹丕发问,便道:“末将以为,孙权向我大魏称臣,现下起兵攻打,未免有失仁义之名。
而若是攻打诸葛亮,更是要损兵折将。
不如冷眼旁观,等到刘备兵败夷陵,全军覆没,巴蜀崩塌如山倒,陛下一纸诏书过去,诸葛亮必然举国来降。
届时,孙权孤立难支,除了投降,别无他路。”
不仅于禁,整个曹魏都认为,吴蜀决战,刘备身死后,诸葛亮定会举国来降。
在他们看来,诸葛亮并不受刘备重用,因为刘备并没有赐给诸葛亮爵位。
按照汉制,丞相无权开设府邸,只有获封侯爵爵位的人,才可以开府。
在汉朝初期,丞相从列侯中选出。
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者或者外戚来做丞相。
为了让丞相服众,便形成了丞相必封侯的惯例。
因此,西汉几乎所有的丞相,都被封侯爵,唯有吕后的侄子吕产被封王。
到了汉成帝时期,刘骜放弃丞相制度,改用三公制度,将司空、大司马、丞相并称三公。
汉哀帝刘欣又将丞相改名为司徒,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封侯的制度被废除。
公元208年,曹操废除三公制度,重新设立丞相、御史大夫。
在曹魏看来,刘备封诸葛亮为丞相,显然是采用西汉制度,但并未封侯,自是不信任诸葛亮。
实际上,刘备草创季汉,各项制度还在逐步完善,不可能一步到位。
并且,刘备自从决定给关羽报仇的那一刻起,便已知晓命不久矣。
给诸葛亮封侯一事,让其子刘禅来做,更能收拢人心。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曹丕以及曹魏文武来说,诸葛亮的很多举动都让人匪夷所思。
诸葛亮与刘表、蔡氏、黄氏、庞氏这些名门望族沾亲带故,却离群索居;身负经天纬地之才,却不选择刘表、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寄人篱下、年过半百的刘备;躬耕南阳,却不是隐德不仕的隐士;刚刚提议刘备先取荆州,刘表便病笃,欲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却直接拒绝,导致诸葛亮的隆中对胎死腹中,诸葛亮却还是做到了鼎足而三。
诸葛亮帮助刘备鼎足而三,已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
曹丕始终不明白,刘备还有什么值得诸葛亮效力的。
刘备能封诸葛亮为丞相,自己亦可,刘备不能封诸葛亮为王,自己却能。
因此,曹丕断定,刘备一死,自己便能让诸葛亮举国来降。
大不了封诸葛亮为汉王,让其全权负责益州与汉中事务。
曹丕见于禁说出心中所想,微微点头,道:“于将军言之有理。
我们便坐观其成。”
张辽对于曹丕的决定毫不意外,但依旧劝道:“陛下,以防万一,我们还需派出一支奇兵,确保刘备在夷陵之战后,全军覆没。”
张辽在26岁追杀曹操,在29岁追杀刘备,在46岁追杀孙权。
其能力在曹魏诸将中数一数二,眼光亦是相当毒辣,一语中的。
曹丕亦是赞同,道:“张将军言之有理。
不知诸位将军谁愿前去?”
于禁忙道:“末将愿往。”
曹丕微微一笑,暗道:“宣夜所料果然不差。”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