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乌剌尸国,又作乌剌叉国,其地在今巴基斯坦东北境,据有今克什米尔哈查拉大部分地区。
乌剌尸国方圆二千余里。
进入国境,眼见高原连绵,山岭相连,感觉气候温和,略有霜露。
环顾四周,田野面积狭小,花果不多。
一路无语,行至乌剌尸国都城,能清腿快,带上能净,前出打探。
不多时,两人便返身回报。
能净抢先说:“居民说这个城很小,方圆只七八里。
国家没有君主,隶属于迦湿弥罗国。”
能清说:“民俗不懂礼仪,人们性情刚烈勇猛,多行诡诈,不相信佛法。”
然后,能清指着东南方,说:“听说城东南四五里处有座佛塔,高二百多尺,是无忧王建造的,旁边有所寺院,僧徒很少,都研习大乘佛教。”
玄奘听后,觉得没什么圣迹可瞻礼,就不在乌剌尸国国都停留,带着徒弟们从都城向东南行走,翻山越岭,经过险阻,渡过铁索桥,艰难跋涉一千多里后,到达迦湿弥罗国。
玄奘笑呵呵地说:“迦湿弥罗国,可是佛教圣地。
中原的人曾认为这里是罽宾,错了。”
为何玄奘说迦湿弥罗是罽宾错了呢?
“罽宾”
,在中国正史和佛教典籍中,因时代不同,所指的地域各异。
“罽宾”
之名始见于汉代。
《汉书·西域传》最早记载:“罽宾国,王治循鲜城,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
此时罽宾所指为喀布尔河中下游地区。
东晋南北朝时代,罽宾之名转成为迦湿弥罗的称呼,该时代所翻译的经论,皆称迦湿弥罗国(Kq1mira,即今克什米尔)为罽宾。
在唐代,罽宾非指迦湿弥罗,而是迦毕试(Kapi1a)。
《新唐书·西域传》“罽宾”
条:“罽宾隋漕国也。
居葱岭南。
距京师万二千里而赢,南距舍卫三千里。
王居修鲜城,常役属于大月氏。
……显庆三年(658年)以其地为修鲜都督府。”
迦湿弥罗国,在中国古籍中,又称羯湿弥罗、迦叶弥罗、迦湿密罗、乞石咪西、克什迷儿,位于北印度西北部,乌丈那国东南,今克什米尔一带。
克什米尔全境皆山,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北有兴都库什山,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杰赫姆勒河流贯境内,交通多通过山口进行。
迦湿弥罗国是大乘佛教的发源地。
对迦湿弥罗国,玄奘早已在佛典和古籍中已经非常熟悉了。
他兴致勃勃地对徒弟们讲:“迦湿弥罗国方圆七千多里,四面环山,山势极为陡峭,但谷地河流纵横,土壤肥沃。
适宜耕作,花果很多,出产龙种马和郁金香、火珠、药草。
但气候寒冷,多雨少风。
人们多以皮毛麻布和白细棉布为衣。”
能清问道:“师父,沿路弟子看到,好多小国都没有君主,刚刚过去的乌剌尸国臣属于迦湿弥罗国。
这国是个强国吧?”
玄奘答道:“这国地势易守难攻,虽然山岭间有通道,但很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自古以来邻国攻打不进去。”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