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以,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经常用这两句话来检讨自己,就发觉心中的相一天一天慢慢减少了。
虽然在人事的复杂因缘当中不断地活动,但你心中的我相人相减少了,这表示你这个人进步了。
你心中的功德法增加了,你的慈悲心、智慧心、布施的心、禅定的心这种善法的力量增长了,这个就是一种进步。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如果说越修行心中的相越多,那就糟糕了,你的心中又修行又是心有千千结,那你这个方向就肯定错误了。
所以我们经常用离一切相而即一切法来检讨自己,是不是很正确地走在首楞严王三昧的目标上。
这个目标是来检讨自己的。
这就是我们修《楞严经》的两个主要原则。
癸三、结责迷情【图一】我们看讲义的癸三,结责迷情。
前面佛陀讲到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所谓离一切相而即一切法的观念以后,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来诃责凡夫跟二乘心中的迷情。
我们看经文的地方总共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这一段就是一个总标,把凡夫跟二乘的迷情标出来。
我们简单地说明一下。
我们前面说过,凡夫二乘最重要的迷情就是心外求法。
他不管修什么样的善法,都没有安住现前一念心性。
我们看下面的经文就知道了。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
,这个“如何”
,蕅益大师说有责备的意思,就是“为什么”
。
在有漏的世间当中的三有,包括了欲有、色有、无色有。
三有这个“有”
,是包括整个三界的有漏的因果。
有漏的因果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就是我们众生一念向外攀缘的迷情而有的。
比方说,欲有,他所追求的就是五欲的果报。
他为什么去布施?为什么修学五戒?为什么修学十善呢?他心中是追求一种五欲的果报相。
色有,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清净的色法。
他为什么修学禅定?他就是要追求一种清净微妙的色法,所以他变成一个色有。
无色有呢?他所追求的就是那一念的分别心,他要的是那个寂静的分别心。
也就是有这一念的迷情的因素,就招感了果报,由果报当中又产生另一念的迷情,而构成了一种三有的循环。
,!
“及出世间声闻缘觉”
,二乘人心中也有迷情,他离开了一念心,追求心外的一个偏空的寂静的涅盘。
这个也是他的迷情,他也是不喜欢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
所以佛陀作一个总结:总而言之,凡夫跟二乘的最大的毛病,就是以自己狭隘、有限量的分别心来测度如来的无上菩提。
这个“以所知心”
,我们前面讲过了,就是凡夫跟二乘的迷情。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